1927年德國DEMAG公司首次將錐形制動電動機用于電動葫蘆上,稱為K型電動葫蘆。錐形制動電動機利用錐形轉子及定子使電磁力分解為徑向磁力和軸向磁拉力。徑向磁力使轉子旋轉,軸向磁拉力使轉子可沿軸向移動,從而可使裝在電動機軸上的制動器動作,使電動機與制動器兩者合一,成為既能驅(qū)動又能制動的電動機。這種電動機不僅能用于電動葫蘆的起升機構,也可用于運行機構。隨著錐形制動電動機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在葫蘆式起重機的起升與運行機構中又出現(xiàn)了將減速器與制動電動機結合在一起,即將電動機、制動器與減速器三者合一,成為錐形減速制動電動機,通常稱為“三合一”驅(qū)動裝置。
“三合一”驅(qū)動裝置在早期只用于葫蘆式起重機的運行機構。進入80年代,德國STAHL公司首次研制出采用“三合一”驅(qū)動裝置的AS型鋼絲繩電動葫蘆。這種新結構形式代替了以往各種形式電動葫蘆將電動機(或制動電動機)與減速器分別布置在卷筒裝置兩端的結構布局,不需要任何聯(lián)軸器連接。制動器、電動機與減速器三者合一的驅(qū)動裝置,使電動葫蘆從結構上發(fā)生了一次重大變革。(北京凌鷹)
上一條:原有CD型電動葫蘆限位器的缺陷
下一條:三合一在葫蘆式起重機運行機構上的應用